怎么写传统的论文

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许多精华,但是数千年来,中国的文化却从未有过创新。一般人都对圣人的教导、上司的权威和大部分人的习惯表示尊敬。在科研、科技写作中,往往存在着盲从、跟风等现象。但是,科研的根本在于创造性。很多科学杂志在评论中都对原创的基本要求进行了明确的阐述。据编辑们的观察,从众的惯性思维有时会被中国的作家不知不觉地引入到作品中。下面有两个例子。案例一,常用的“研究热点”就是例证。该词汇本身并无大问题,关键在于该词在文章中的运用。在大部分时间里,把该术语写进介绍中,以说明研究的原因。有的作者甚至说过人人都是这么写的。如果没有了,我们又如何书写?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地分析,就会发现,所谓的“热点”,就是许多人都在做这件事。由于许多人都在学习,所以我也对此进行了研究。换言之,我之所以进行一项研究,是因为这项研究很重要,那么它为何如此重要?因为许多人都觉得这很重要!这难道不是逻辑么?从实际情况看,遵从主流或许是一种较为实际的“实际”。然而,从科研创新的观点来看,“研究热点”仅仅是一种现象,并不能真正地推动科学研究。研究本身的意义,可以解决怎样的科学问题,为什么要解决这种科学问题。是的,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这项研究的重要性,所以很多人都在做这件事。作为作家,我们要明确我们研究的真谛并加以表述,不要生搬硬套。其实,我所阅读的西方学者中,也有不少人将“热点”视为其研究的根源。比如,可以写出一种新的药物分子,由于某些疾病必须克服,以前的药物和治疗方式有什么问题。新发现的分子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前景,但有些具体问题有待解决,因此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。这一种新型的药物,不仅“热”,而且“流行”,因此我们对其进行了研究。第二个实例是经常发表的结论或文章的总结结束时的习惯用法:“给****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”。“意义深远。“这样做并无过错,但并非很有营养,缺少特定的资料也是虚无缥缈的。将相同的句子套用在几乎所有科学研究中都适用。科学研究,不就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,也不是为了解释一种现象?科学的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,在任何一项研究的背后,都存在着一系列的或多种学说(假定)。“理论指导”的提出无疑是对的。这种 clichian(中文翻译不好听,被称为陈词滥调)会使文章缺少原创性。因此,我觉得应当尽可能地避免这种情况。解释一个研究的重要性,可以填充以前的研究空白,也可以解决特定的问题。在这个领域中,我们作出了哪些贡献。总之,要用具体的事实来说话,不要用空洞的句式、泛泛而谈的含糊不清的真相。在此,我要强调的是,如果是为英文杂志写作的,因为中西思维模式的不同,所以本文要着重指出。以上提到的问题,肯定会让很多西方读者和评委产生怀疑,当然,这也是必须要避免的。虽然很多文章都曾用到“研究热点”、“提供科学依据”之类的字眼,即便是在中国的杂志上。但是,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好习惯都应当被保存下来。正如前面提到的,这样的写作方法缺少了作者自己的思考,对本文的原创性有很大的影响。作者相信,不良的生活习惯应该由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来改正。在写作过程中,要自觉培养深入探究、认真思考的习惯,保持科学研究的创造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