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中的盲审又是怎么回事呢?

面对一系列的学术不端行为,大学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对策,以解决诸如论文剽窃等学术不端现象。比如,论文写完之后,要将论文递交到学校的教务系统里,让老师们对论文进行全面的检查。在之后,还加入了一个关于论文的盲审,让审核更加严格。那么,文章中的盲审是怎么回事?接下来,我们就来告诉大家!

事实上,很多人都可以从表面上理解论文的盲审,但实际上,盲审就是将论文的匿名发送给专业人士。因此,在审查专家组中,对作者一无所知,因而没有偏见和私心,因此,盲审的结果更具参考价值。盲审分为校盲和院盲,校盲是以学校名义进行的,而院盲则是以专业名义进行的。参与盲审的主要是校外同行专家,研究生部将从学生处抽调过来。盲目的审核,只要60分以上,就可以通过,只有通过了,才能参加答辩,没有通过的人,就没有资格参与。只有两名专家通过,盲审才能得到答辩。盲审的教师可以进行答辩,但是无法参与外部审查的专家。论文答辩必须得到超过50%的老师的认可,方可获得通过。

论文的盲审主要是针对硕士生,比如研究生,每年都会抽取一些论文进行盲审。博士论文通常采取“双盲”的形式,即对所有申请的博士论文进行审核,每人三份。研究生(包括同等学力),按照当年毕业论文答辩人数的3~5%发放2份。

盲审的关键在于目录与格式,题目大小要整洁,尤其是引用部分,格式要标准。在论文逻辑、观点创新、论文规范性等方面,要认真编写文献回顾与摘要。